《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 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具是:A、社会生产力 B、 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 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寄义是: 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联合 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联合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联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展现资本主义发生、生长和死亡的纪律 B、展现商品生产的一般纪律C、展现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D、展现种种生产关系发生、生长和变化的纪律5、在社会生产历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议作用的是: A、生产 B、交流 C、分配 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组成 A、经济基础 B、上层修建 C、生产方式 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 商品与钱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流价值 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流价值 D、商品交流与商品生产2、两种差别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流,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差别的使用价值 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 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异,量上无差异 B、质上无差异,量上有差异C、质和量上都有差异 D、质和量上都无差异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流劳动 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流劳动产物C、两种物品相互交流的关系 D、凝聚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工具,不行能具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工具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工具也可能有价值 D、有价值的工具纷歧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议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 B、详细劳动C、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详细劳动缔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都是由详细劳动缔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 D、详细劳动缔造商品的价值 8、价值的源泉是:A、详细劳动 B、抽象劳动 C、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 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朴劳动时间决议的 B、庞大劳动时间决议的C、个体劳动时间决议的 D、社会须要劳动时间决议的10、社会须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朴劳动为尺度的 B、是以庞大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朴劳动和庞大劳动折算为尺度的 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议于:A、商品二因素 B、简朴劳动和庞大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纪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议价钱 B、供求决议价钱C、竞争决议价钱 D、商品的市场价钱围绕价值上下颠簸13、钱币的本质是:A、前言商品交流 B、是资本的最初体现C、牢固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D、价值形式生长的一定14、作为流通手段的钱币必须是:A、想象的钱币 B、实实在在的钱币C、看法上的钱币 D、纸币15、在80年月中后期,由于温州许多企业生产冒充伪劣产物,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讲明: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负担者 B、生产商品的个体劳动时间少于社会须要劳动时间 C、生产商品的个体劳动时间多于社会须要劳动时间 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16、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历程中的活劳动量稳定,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元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元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体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稳定 B、商品数量稳定,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淘汰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17、某肉食加工厂与某养猪大户签订条约,约定以现行市场价钱加上一定的价钱预期涨幅购置该养猪大户饲养的优良种猪,并于一年后结付所有款子。
钱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18、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05元的价钱收购鲜玉米,接纳保鲜技术处置惩罚,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求过于供。造成这种价钱差异的原因是: A、生产玉米的社会须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 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D、经由处置惩罚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19、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A、商品的生产 B、商品的分配 C、商品的消费 D、商品交流的实现2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详细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交流价值与价值的矛盾21、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A反比 B正比 C没关系 D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偏向变化22、商品生产者要在竞争中取得有利职位,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所泯灭的个体劳动时间A、大于社会须要劳动时间 B、小于社会须要劳动时间C、即是社会须要劳动时间 D、小于最高的个体劳动时间23、在金属钱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A、不会发生 B、可能发生 C、取决于商品数量 D、是不行制止的24、商品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劳动是:A.抽象劳动 B.脑力劳动 C.详细劳动 D.体力劳动 2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钱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主顾用10元可购置5斤苹果 B、主顾购置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主顾用10元购置了5斤苹果 D、主顾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钱预定5斤苹果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道以上是正确谜底)1、价值与交流价值的关系是:A、交流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流价值的体现形式C、价值是交流价值的基础 D、交流价值是价值的体现形式E、价值与交流价值互为基础2、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两个独立存在的劳动 B、是两次差别的劳动C、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同一劳动历程的两个方面 D、抽象劳动寓于详细劳动之中E、详细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借以相互联系的桥梁3、成衣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形式下举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运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工具、劳动手段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市场上,成衣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相互交流。这是因为: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 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C、衣服和家具都包罗了人类劳动 D、成衣需要家具,木匠需要衣服E、衣服和家具都是详细劳动的产物4、劳动生产率降低,同一劳动时间: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淘汰,价值量也淘汰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淘汰,价值量稳定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稳定,价值量增多 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淘汰,但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提高E、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量稳定5、价值纪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A、自发地调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B、促进小商品生产者向南北极分化C、促进商品生产者革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容易导致经济危机发生E、指引商品生产者致富6、钱币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蕴藏手段 E、世界钱币7、假定1999年玉米产量为1亿公斤,投入的劳动力为1万人,劳动力的平均劳动时间为200天。
2000年玉米生产投入的劳动力宁静均劳动时间均未发生变化,但由于自然灾害,玉米产量下降为5000万公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2000年生产的5000万公斤玉米所包罗的价值量与1999年生产的1亿公斤的玉米所包罗的价值量相等B、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元玉米的社会须要劳动时间增加了C、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元玉米所包罗的价值量增加了D、若1999年生产的玉米尚未耗尽,则这部门玉米的价值也增加了E、2000年生产单元玉米所包罗的价值量没变化8、商品标价时,钱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体现着商品的内在价值。而消费者在购置商品时实际支出的钱币则执行流通职能。
理论上,商品交流时所需的钱币量应当与商品的内在价值相符,即交流价钱应当即是商品标价。可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购置商品时却往往可以举行“讨价还价”。因此,“讨价还价”: A、讲明了买卖双方的竞争 B.体现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钱的影响C、使商品价钱低于商品价值 D、说明商品标价高于商品价值E、消费者的心里现象9、流通中的钱币需要量取决于A、钱币的供应水平 B、待售商品的总量。
C、商品价钱水平 D、钱币的流通速度 E、政府的钱币政策三、辨析题(先判断,后分析)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2、价钱是价值的体现形式,有价钱的必有价值。3、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缔造价值。4、金银天然不是钱币,但钱币天然是金银。
5、只管劳动生产率与单元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可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须要劳动时间内缔造的价值总量是稳定的。6、价钱围绕价值颠簸是对价值纪律的否认。7、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元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四、盘算题1、去年,一斤大米的单元价值为1元。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试盘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元价值应为几多?2、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钱总额为42000亿元,钱币流通速度10次,求钱币需要量?若钱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钱币的流通速度?3、某一时期,流通中钱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生长,钱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效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到达了50000亿元,求此时钱币的贬值水平?4、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钱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相互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钱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钱币的总额X的数值?五、叙述题1、为什么说明白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明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总泉源?3、钱币是怎样发生的?政治经济学(资)习题集参考谜底绪论部门谜底B B C D A C第一章参考谜底 一、单项选择题 1-5 B D B A A,6-10 DA B D A,11-15 CDCB A,16-20 C D BDC,21-25 ABAAC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CD 3、CD 4、BD 5、ABC 6、AB 7、ABCD 8、AB 9、BCD三、辨析题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1)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的看法是对的,但笼统地认为相同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是片面的。(2)差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类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差别,个体劳动时间较低的商品生产者可能以较低的价钱出售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钱,差别的时间和所在,市场供求关系各有差别。因此,商品的价钱也不尽相同。(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须要劳动时间决议的,而不是由个体劳动时间决议的,商品交流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流,因此,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2、价钱是价值的体现形式,有价钱的必有价值。命题错误。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钱的基础,价钱是价值的钱币体现。
可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钱。只管价钱是价值的体现形式,但有价钱的工具并纷歧定具有价值。3、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缔造价值。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缔造价值,这个说法错误。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缔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
缔造社会财富的不光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质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缔造做孝敬,因此,劳动和种种非劳动生产要素配合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4、金银天然不是钱币,但钱币天然是金银。(1)此看法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钱币是商品经济生长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生长的一定效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钱币。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匀称、易于支解,耐磨蚀、抗腐蚀、容易生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钱币质料。所以钱币天然是金银。
5、只管劳动生产率与单元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可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须要劳动时间内缔造的价值总量是稳定的。这种说法切合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变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须要劳动时间决议的,社会须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单元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须要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可是,劳动生产率是指详细劳动的生产效率,详细劳动缔造使用价值,不缔造价值,所以,岂论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同一社会须要劳动时间内所缔造的价值总量是稳定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明白和掌握劳动生产率的观点,明确劳动生产率是指详细劳动的生产效率,详细劳动缔造使用价值,不缔造价值。6、价钱围绕价值颠簸是对价值纪律的否认。命题错误。
价钱围绕价值颠簸是价值纪律作用的体现形式。因为:①价钱升降的幅度不会与商品价值相差太远。②从个体商品交流历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钱低于其价值,有些商品高于其价值,但从恒久交流历程或从全社会来看,高于或低于价值的价钱是可以相互抵消的,商品的总价钱和总价值是相等的 7、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元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用单元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元商品泯灭的劳动时间表现。商品的价值量由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须要劳动时间决议。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元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元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四、盘算题 1、解: 凭据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率 =1/单元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率=1/1=1 ∴ 今年劳动生产率=1·(1+25%)=125%∴今年大米的单元商品价值量=1/125%=0·80元 2、谜底:钱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钱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3、谜底:单元钱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市场钱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50000=0.72 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4、谜底: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钱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五、叙述题1、为什么说明白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明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什么?劳动二重性理论即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重大孝敬,是明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基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马克思才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理论,从而才把劳动价值论建设在科学的基础上。(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m理论奠基了理论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议的。详细劳动缔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2、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总泉源?(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生产什么,生产几多完全是私人的事情,他们的劳动体现为私人劳动。
可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交流,所以其产物必须切合社会的需要,因此私人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总泉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种种矛盾即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基础,决议着商品生产者的运气。因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实现商品交流,交流乐成,私人劳动就获得社会的认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获得解决。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以让渡,价值得以实现,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得以解决。
该商品是劳动者详细劳动得产物,同时也泯灭了抽象劳动这一事实也获得认可。否则亦然。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总泉源。
3、钱币是怎样发生的?钱币是在恒久的交流实践中逐渐发生的,也就是商品价值形式生长的效果。商品交流在它生长的差别阶段上,获取了四种差别的价值形式,即价值形式的生长履历了四个阶段: (1)简朴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体现在一两种商品上,这种价值体现形式既不完全,也不充实。(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体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体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但商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现,使交流经常发生难题。(3)一般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流的进一步生长,逐渐从商品界分散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即用一种商品作为种种商品相交流的前言,但一般等价物不牢固。(4)钱币形式:在人类历史上泛起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以后,就有了专门为交流而举行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流的规模也随着进一步扩大了,这就要求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能够牢固在一种商品上。
钱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只在于由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当金、银牢固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过渡到了钱币价值形式。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钱币,但钱币天然是金银。”第二章 参考谜底单项选择1-5、BBACD 6-10、 BBCBB 11-15、DBDCD 16-20、DDBCD 1-25、DADCB二、多项选择1.BCDE 2.AC 3.BCE 4.ACE 5.ACE 6.CD 7.BDE 8.BDE 三、盘算1.(1)由题意可知,须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也是6小时,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须要劳动时间=6/6=100%;(2)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须要劳动时间=8/4=200%2.(1)W=12×2=24 12小时新缔造的价值=24-21.6=2.4 (2) 缔造的剩余价值=2.4-0.4=2 (3) 剩余价值率=2/0.4=500% (4)由于12小时共缔造新价值2.4元,平均每小时缔造新价值0.2元,由于劳动力价值为0.4元,即须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为10小时3.(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用度和剩余价值两个部门组成的。即w=k+m,∴剩余价值量的盘算方法是: 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 × 1.88 × 30=437.10元。(2) m′=m/v=437.10元/32.24元=1351.77% 答:(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 (2)剩余价值率是1355.58%。
4、(1)、 ∵每月牢固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000元 每月工人人为=80 ×50=4000元∴每月总产值=(1000+16000) c +4000v+(4000×100%)m=25000元 单元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2)、 ∵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泯灭为16000元× (1+50%)=24000元 ∴当月个体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100%)m=33,000元 当月社会价值=15000斤×2·5斤=37500斤∴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33000=4500元 (3)本月的m`=(4500+4000)/4000=212·5%答: (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2.50元;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4,500元;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212.5%。四、辨析1.看法错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流的劳动产物,钱币是商品交流的前言,机械、厂房等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的物质要素,它们自己并不是资本,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被用来充当聚敛工人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2.看法错误。剩余价值是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缔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凌驾劳动力价值的那部门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聚敛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缔造的,而不是全部资本缔造的;稳定资本只有剩余价值生产不行缺少的物质条件。
3.看法错误。雇佣工人的劳动日分为须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须要劳动时间是用来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须的时间;在雇佣工人的人数和劳动日长度稳定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通过缩短须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措施,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4.看法正确。剩余价值是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缔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凌驾劳动力价值的那部门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聚敛关系;在流通,实行等价交流,不会发生价值增殖,纵然不等价交流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所以流通中不会发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历程中发生,可是有离不开流通,流通既为剩余价值生产缔造了条件(购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又实现了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不能够脱离流通而发生。5.看法错误。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为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钱;所以,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人为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钱,而不是劳动的价钱;人为只是工人须要劳动的酬劳,工人的剩余劳动并没有获得酬劳。6.看法错误。
个体资本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只能降低产物的个体价值,在商品根据社会价值出售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不能取得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的长度稳定的情况下,通过缩短须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要缩短须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生发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生发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下降,资本家才气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7.看法正确。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的长度稳定的情况下,通过缩短须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体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而发生的剩余价值,它是由于个体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形成的;对于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个体企业来说,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工人须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的效果,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本企业的工人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这就一定缩短须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因此,超额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一种相对剩余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劳动时间佣工人的劳动日分为须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余劳动时间 B.C+V+M C.V+M D.C+M五、叙述1.要点(1)剩余价值的观点;(2)生产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3)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历程中缔造的;须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价值形成历程与价值增殖历程的统一;(4)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发生的,可是又不能脱离流通领域而发生。
2.要点(1)剩余价值的观点;(2)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聚,纵然在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仍然是雇佣工人缔造的;(3)自动化的生产装置仍然是稳定资本,在生产中只能转移其终身的价值,而不能够缔造新的价值;(4)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手资本家聚敛的工人的规模扩大了(“总体工人”);(5)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庞大水平提高了;(6)个体资本主义企业首先使用先进技术,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3.要点(1)相对剩余价值的观点;(2)须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须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3)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4)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发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生发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下降,资本家才气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5)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个体资本主义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的时候,整个资本家阶级就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本文来源:亚搏手机版app官网下载苹果-www.nmrongke.com